端午節的由來與習俗

端午節是我們四大節日之一,每逢農曆5月初5,除了確認有沒有連假、立雞蛋、吃粽子、看龍舟賽外,其實端午節的由來也很有意思喔。

在古代,農曆5月5日被稱為惡月惡日,是當時最讓人忌諱的日子。再加上時逢初夏時期,正是瘟疫橫行之時,在古時又認為疾病是因為瘟神、或邪魔惡鬼侵擾人體所致,所以人們便在此日用特殊的方式驅除瘟神與惡運。

因此每逢端午,人們會將艾草和菖蒲綁成一束,掛在家門旁或屋簷下,或是沐浴時將艾草和菖蒲放入洗澡水中清洗身體,盼能避邪驅瘟和逢凶化吉。

另一個說法便是我們熟知的屈原了,他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臣,因為勸諫楚王要小心秦國而兩次被流放到邊境,當秦國攻破楚都後,一心想報效國家卻無能為力的屈原,悲憤的來到汨羅江邊投江自盡。

當地的百姓深受屈原愛國情操的感動,就用竹葉包著糯米的飯糰投進江中給魚吃,希望魚不要吃屈原的屍體。於是在每年的五月五日,就有了包粽子的習俗。還傳當時的人為了要找尋屈原的屍體,划著船在汨羅江面上尋找,之後就演變成了划龍船的習俗。

另外在吳越地區從時間和史籍上考證,則是認為5月的活動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吳國大夫伍子胥。相傳伍子胥是被夫差賜屬鏤之劍自殺後,用鴟夷之器(一種革制酒器)包裹軀體投入江中,當地人為了紀念他尊伍子胥為濤神。

每逢端午節吳越人有迎濤神祭圖騰的習俗。由於吳越人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,所以每年五月初五會舉行祭圖騰儀式,以求風調雨順、農作豐收。他們將食物裹在樹葉或裝在竹筒中,投到江裡。還會在這天划著船拜訪親友。有時還會划舟競賽,而後演變成端午節的習俗。

在端午節的習俗的部分:

每到端午節一定要吃應景的粽子,但隨著時間的演進粽子內餡的口味越來越多,辣味粽、、鮑魚豚粽、鹹蛋黃粽等等…,粽子早已成為我們日常的主食,不再僅僅是到了端午才會吃到的食材。

在吃粽子的同時,當然就是要看龍舟賽啦!每到一年一度的端午節,各地華人地區都會舉辦龍舟賽事,除了各縣市團體、企業還有許多國際的隊伍也會參加,看每支隊伍拚盡全力志在奪標讓人也跟著熱血澎湃。

除了吃粽子划龍舟外,還會在家門外懸掛香草、菖蒲、艾草等植物,借以辟邪驅瘟和逢凶化吉。另外還有俗稱天中五瑞分別指:菖蒲、艾草、石榴花、蒜與龍船花。石榴花的根部可驅蟲、蒜頭有著濃烈的氣味,有驅瘟辟邪之效,而菖蒲被認為是天中五瑞之首,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,插在門口可以避邪,故有蒲劍斬千邪之說,艾草則是可治療疾病的藥草,插在門口,可以使身體健康。

還有在端午會有喝雄黃酒的習俗,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狀的雄黃泡製而成的白酒或黃酒,雄黃為中藥藥材,可以做為解毒劑、殺蟲藥。古人還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、蠍等百蟲。古人不但把雄黃粉末撒在蚊蟲孳生的地方,還飲用雄黃酒來祈望能夠避邪,讓自己不生病。

《白蛇傳》中,也有一段為端午節時白娘娘不慎喝下雄黃酒,現出白蛇原形嚇死許仙的故事。

佩戴香囊、香包

古代女性會製作荷包與香袋佩戴在身上,內裝芳香馥鬱的藥物如白芷、丁香等,用以驅蚊辟穢。若是熱戀中的情人姑娘也會精心制作一個別緻的香包,在端午節送給自己的情郎。

繫五色絲線

五色絲線為青、紅、白、黑、黃五種顏色纏繞的絲線,被視爲吉祥色。在端午節當天,孩子們會在手腕、腳腕上繫上五色絲線以保安康。所以端午節一早,大人起床後就會在孩子手腕、腳腕上綁五色線。還有繫線時孩子們不能說話。五色線也不能任意扯斷或丟棄,只能在夏季第一次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,才會丟到河裡。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、疾病沖走,長保安康。

以上就是端午節的由來與相關的習俗。

端午節的由來與習俗|端午節的典故|端午節怎麼來的?|The traditional holiday –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– YouTube

喜歡我們請您幫我們Facebook粉絲團按個讚吧!


爆笑小文區

動漫小文區

歷史小文區

生活小文區